基因互作介绍

发布时间:2020-11-24 16:32|栏目:本章综合 |浏览次数:
基 因 互 作
 

基因互作是指非等位基因之间通过相互作用影响同一性状表现的现象。广义上,基因互作可分为基因内互作和基因间互作。基因内互作是指等位基因间的显隐性作用。基因间互作是指不同位点非等位基因之间的相互作用,表现为互补,抑制,上位性等。

 

1
互补效应(complementary effect)

两对独立遗传基因分别处于纯合显性或杂合显性状态时共同决定一种性状的发育;当只有一对基因是显性,或两对基因都是隐性时,则表现为另一种性状,F2产生9:7的比例。

 

2
累加效应(additive effect)

两种显性基因同时存在时产生一种性状,单独存在时能分别表示相似的性状,两种基因均为隐性时又表现为另一种性状,F2产生9:6:1的比例。

 

3
叠加效应[又叫重叠效应(duplicate effect)]

两对或多对独立基因对表现型能产生相同的影响,F2产生15:1的比例。重叠作用也称重复作用,只要有一个显性重叠基因存在,该性状就能表现。

 

4
显性上位作用(epistatic dominance)

上位性:两对独立遗传基因共同对一对性状发生作用,其中一对基因对另一对基因的表现有遮盖作用;

下位性:与上述情形相反,即后者被前者所遮盖。

显性上位:起遮盖作用的基因是显性基因,F2的分离比例为12:3:1。

 

5
隐性上位作用(epistatic recessiveness)

在两对互作的基因中,其中一对隐性基因对另一对基因起上位性作用,F2的分离比例为9:3:4。

此上位作用与显性作用不同,上位性作用发生于两对不同等位基因之间,而显性作用则发生于同一对等位基因的两个成员之间。

 

6
抑制作用(inhibiting effect)

显性抑制作用:

在两对独立基因中,其中一对显性基因,本身并不控制性状的表现。但对另一对基因的表现有抑制作用,称这对基因为显性抑制基因.F2的分离比例为13:3。

例题:在果蝇杂交实验过程中,观察到果蝇翅膀的形状有3种类型:长翅、小翅和残翅,长翅为野生型,小翅和残翅均为突变型,若该性状由A、a和B、b基因决定。杂交实验和结果如下:

 9∶3∶4的比例可以用隐性上位的方法考虑

(1)翅型的遗符合____________定律。

(2)若杂交一为纯种小翅雄果蝇和纯种残翅雌果蝇进行杂交,F1均为长翅,则雌性亲本的基因型为_____;F1雌雄果蝇交配,F2中长翅雄果蝇比例是________。

(3)若杂交二为纯种小翅雌果蝇和纯种残翅雄果蝇进行杂交,Fl雌雄果蝇表现型不同,则雄性亲本的基因型为_________;F1雌雄果蝇交配,F2中残翅雄果蝇的基因型有_______种,F2雌果蝇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

 

 
 
 
 
 

提示:高中遗传定律的运用只是初步,但命题者对这部分内容十分的熟悉,有意无意就会把各种他认为很浅显的知识引入,对于初次接触的学生必定是困难重重。不妨在做题的时候严格的运用遗传图解去分析,把自己掌握的东西用好,反而会让你在高中阶段的遗传问题里游刃有余。

 
 
 
 
 

 

 

Copyright © 2002-2017 高中生物新人教 版权所有
电话:400xxx8888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国贸大厦8888 备案号:皖ICP备18004561号-1 皖公网安备 341125020000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