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存在的问题
发布时间:2022-09-19 15:49|
栏目:附件材料 |
浏览次数:
1.硬件制约,基于学校的实际情况,教学设施还不够完善,不能做到每个教室每个学生人手一台平板,限制了课堂上学生的参与度。多数学生并不能熟练掌握配发的平板的使用和操作,实现课上和老师、同学的互动,课下也没有足够的时间使用网络资源,使得一部分学生的课堂参与流于形式,这极大地限制了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
2.部分教师缺乏将思想性、科学性、实践性有机结合、融汇贯通,熟练运用于教学和学生信息素养指导培训之中的能力,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
3.在课堂教学需要使用的微课制作过程中,将VR技术带入到教学中,给学生“情景交融”的教学体验是一个尚未达到的目标。AI技术是当前的前沿技术。该技术难度较大,本团队难以将其应用于课程本身。
4.高质量且与每节课教学内容的微课、视频、图片以及相关的文字资料的搜集,整理会耗费老师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如何有效的在课堂教学中融入这些资源,进行有效的设计,真正落实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以达成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目标还需要进一步的尝试和探索。
5.在将部分微课成品投入到教学一线进行实践后发现,“评价维度”“评价材料收集”“评价资料分析”等较难落实。因此在后期研究中更需要关注关学生对于微课的评价反馈、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行为表现等。
6.虽然安徽省今年已全面推进新课改、新教材,当前中小学教育普遍存在“教学信息围绕成绩、学校教育重在智育;网络充斥色情暴力、社会信息良莠不齐;家庭教育渗透功利、学生缺乏辨别能力”的现状,严重影响和干扰了学生线下自主学习提升,提高生物学核心素养的能力。
7.当前的中小学教育教学普遍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学重成绩轻能力,家庭、学校、社会对学生进行生物学核心素养的培养重视不够,片面强调知识的强化巩固,忽视学生的素养的培养和提升,,尤其是在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等方面存在不少问题,甚至普遍存在“教师信息围绕成绩、学校教育重在智育”的偏颇现象。
8.由于地方性差异我地中小学生对于智慧课堂配发的平板,仅限于课堂上和教师的简单互动,完成一些习题,阅读一些材料,并不能充分的围绕自主提出的问题,进行资料的查阅,资源的收集整理等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将严重影响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直接影响学生的成长和学校培养目标的达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