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教室环境下的高中生物学教学策略的一点思考
发布时间:2024-05-10 16:48|
栏目:附件材料 |
浏览次数:
一、智慧课堂环境下的高中生物课堂互动的形式
(1)师生互动
①学生抢答:教师发起抢答活动后,全班学生可以利用手里的平板点击按钮进行抢答,在平板上可以实时看到所有人的抢答时间,这样的教学手段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让学生爱上学习,使学生为主体的课堂真正发生。
②随机点名: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安排,在教学中适时发起点名活动,针对基础层次的题目,教师可以通过点名的方式,系统随机选择某个学生回答,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课堂。
③奖励统计:在每节课后,系统会自动统计学生当天在课堂中所获得的奖励情况,教师和学生都可以看到班内学生的排名情况,以激励学习。
④学生震动提醒: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课堂情况对某些学生进行提醒,当教师点击提醒按钮时,相应学生界面会抖动,这样便于快速提醒相应的同学,而且也不会影响正常的教学过程。
(2)生生互动
①主观题互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每位学生主观题的解题过程和答案一键推送给其他同学,系统随机算法计算交换的学生,实现同学们之间主观题互评功能,这样有助于学生思路的整理,教师也可快捷获取到主观题学情。
②学生示范:教师可通过平板课堂互动系统将任意一个学生平板操作界面动态投送到教室大屏同步显示,画面清晰、流程、无延迟。可随时便利的实现学生分享与展示。
③直播功能:主要应用在实验课。教师可以利用直播实时展示某些同学实验操作的具体过程,可以让其他同学观察该同学操作,并对其操作做出点评,并对自己的操作进行改进。
(3)师生与资源互动
①资源推送,同步播放:教师端可向全体学生发送备课文件、素材、作业等,其中包括图片、文本、音视频、测试题、讨论专题等多种类型资源,并在上课状态下同步播放,实现资源推送,同步播放功能,并且支持学生不能自己退出应用功能,强化课堂管理。
②当堂测试:教师在课堂下发试卷或者试题到学生端,学生平板作答提交。教师端收到数据后,实时图片展示统计班级学生答案分布,个人答题正确率,实现了当堂测试的功能,并且系统将数据及时采集和反馈给老师,教师在了解实际教学进展之后,随时调整教学进度,提高教学效率。
③拍照分享:可以通过手机拍照或其他终端拍摄等方式将学生、教师的相关学习资料、教学资料、学生解答等实时展示到投影仪或者白板,进行讲解,实现了拍照分享的功能,支持图片翻页与实时批注展示。师生、生生、师生与资源
二、智慧课堂环境下的高中生物课堂互动主要内容
在利用智慧教室环境时,并不是所有内容都适合进行课堂互动,有些内容可能更适合教师单方面展示给学生,因此我们根据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进一步梳理概括了适合课堂互动的高中生物学内容:
(1)评讲课
评讲课包括试卷评讲、习题评讲和专题评讲等内容,精彩的讲评课,离不开问题收集、归纳总结、拓展延伸等环节。
常规流程:学生集体做相同题→教师批改,进而发现普遍性问题和特异性问题→教师精心备课,针对普遍性问题,归纳解题策略,寻找变式习题;针对特异性问题,单独寻找同学,逐个击破→在课堂中引导学生总结解题思路,课上再次测试→课后加强巩固。
操作痛点:教师的“错题收集”“课程精备”“习题精选”都是耗时较多,并且越是“千人千面”,效果就越好的环节,如何既保证质量,又保证效率,是急需解决的现实问题。
解决方案:利用智慧课堂互动平台,可以有效解决“错题收集”“课程精备”“习题精选”等问题,达到减负提质增效的目的。
改进流程:教师在平台上推送作业或试题→布置任务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业并提交→教师利用互动平台统计学生做题的时长、正确率及易错点等内容→教师在互动平台上精选针对性习题作为变式题或例题→课堂教学中教师针对学生问题评讲错题、归纳方法,将解题方法建模并利用平台展示给学生(可永久保存)→教师将精选习题利用互动平台推送给学生进行巩固训练,然后再讲解。
课例:《原因类问题的解题技巧》
(2)复习课
生物学科的特点是繁杂且丰富,往往在大概念下还有许多重要概念,每个重要概念下还包含了若干单独或交叉知识点。复习课主要是落实各种生物学大概念的归纳整理,引导学生梳理知识间的联系,构建知识体系。要将生物学大概念理解透彻,目前最常用的教学方法如下。
常规流程:确定小专题→引入能调动学生热情的情境及问题串→引导学生挖掘知识点,梳理知识点间的关系→运用图示教学(模型方法)构建知识体系→完善知识体系后,解决问题。
操作痛点:专题课的备课难度大,综合性强,虽然网络可查找大量资源,但是能直接应用的资源较少,并且由于个人筛选标准的差异性及局限性,不一定能找到最满意的导课情景及典例,如能借名校之力,具有网络“智囊团”则可事半功倍。
解决方案:智慧课堂互动平台中有很多制作精良的资料包和题库,有利于教师选择变式练习题。
改进流程:利用智慧课堂互动平台提前收集学生对于某专题的困惑点,仅形成并集→教师利用平台提供的资源,在传统专题的基础上,针对学生问题选择情景及典例→课堂中,利用智慧教室环境将情境和问题投屏,引导学生思考→学生开展小组讨论,独自作答并拍照上传→进行生生互评,教师点评→引导学生总结、归纳知识体系。
课例:《基因与性状的关系》专题复习、《基因突变》专题复习
(3)实验课
实验课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学习使用一定的仪器、设备、材料和手段,就某些特定问题进行有关的观察、测量、数据处理与分析,并得出或验证某些科学结论的课程。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运用实验方法观察、了解各种运动现象,研究、探索其运动规律的技能。
常规流程:确定实验主题→学生使用教师提供的实验材料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完成实验报告。
操作痛点:从操作环节来说,小组进行分工合作时,会存在某些同学错过瞬时变量的情况,有些实验现象较为微观也会影响学生对实验原理的理解。从操作时间来说,有些实验无法在一节课程中完整呈现,并且有些实验有大量的等待时间,如能录像,并快进观察,既尊重科学事实,还能节省时间。从操作空间来说,有些实验不仅在学校才能完成,还可以转换空间,在家庭中就地取材完成,如果能借助现代技术,将生活中有效延伸的实验进行记录和分享,能有效拉近理论与实践的距离,提高学生开展生物学实践活动的意愿。
解决方案:运用智慧课堂互动平台录制“校内实验”、“家庭实验”等视频,通过平台分享并互评,在交流中进行思维碰撞,不仅有利于学生对基本实验原理的理解,还能带领学生体验实验的乐趣。
改进流程:课前,教师在平台发布实验题目、教参实验视频和预实验报告,引导学生熟悉实验流程,并鼓励学生查阅跟本实验相关的各类资料→收集预实验报告,分析学生对实验原理的了解情况→课中,先就学生问题对实验原理进行针对性讲解,后指导学生完成实验,录制学生实验过程,收集并上传典型现象等视频和图片,方便学生相互学习借鉴→在课程结束之前,邀请同学分享自己的实验结果,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课后,指导学生完成实验报告,并上传平台,教师可设置实验改进环节,鼓励学生畅所欲言→教师收集实验报告,并甄别实验改进部分的可行性(包括学生提到的操作手法、方法和材料等方面),结合实验特点,可以设置家庭拓展实验,鼓励学生完成,体会实验的魅力。
课例:《少氧环境在古法酿酒中的价值》
三、智慧课堂环境下的高中生物课堂互动的策略
(1)建立奖励机制------课堂有效互动的激活剂
事先建立规则和奖励机制,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例如可以通过信息技术统计每个同学每节课主动回答问题的次数、老师给与评价的等级、小组完成任务的速度等将他们兑换成相应的分值,每个月或者每周对分值靠前的同学给与加操行分、一定的物质奖励或者颁发荣誉证书等方式,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从而增加他们与老师,知识和同学之间的互动,从而更好地掌握知识。
(2)创设学习情境------课堂有效互动的引发点
情境认知与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在一定的情境中完成对知识意义的建构,学生的学习效果会受到学习情境的影响。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为学生创设生动的学习情境,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参与度。在智慧教室环境下,教师可利用互动教学双板、多屏显示系统呈现音频、视频、图片、动画、视频等多样化的学习资源,通过设计问题、生活情境或展示学生课前学习任务导入课堂教学,吸引学生学习兴趣。
(3)设置开放型学习任务------课堂有效互动的基本保障
设置开放型的学习任务是教师开展合作探究活动的第一步。教师在布置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任务时,要尽可能设置开放型的学习任务。开放性的学习任务是指没有明确答案,具有灵活性和趣味性的学习任务。这样的学习任务可给予学生充分思考和探究的空间,使学生乐于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完成任务。祝智庭教授认为灵活、开放的学习任务可促进生生的互动交流,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掌握相关知识与技能,同时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能力、小组合作学习能力以及问题解决能力。
(4)小组合作探究------课堂有效互动的重要支架
小组合作探究策略即指导学生通过合作交流完成教学任务,可有效提高课堂教学中师生、生生互动的频率。研究表明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可为学生创造更多课堂互动的机会,营造积极、活跃的课堂气氛,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小组合作探究还可以使大部分学生,包括性格较内向的学生,都能主动地参与Nd,组讨论交流活动当中,可以给每个学生提供均等参与课堂的机会。此教学策略可促使学生更主动地投入到课堂互动学习活动当中,提高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频率和质量。
(5)成果汇报展示------课堂有效互动的重要载体
学习成果汇报展示给学生创造了展示自我和与师生互动交流的机会,可提高学生小组合作探究的积极性,同时也是对小组共同努力与奋斗成果的肯定。学习成果汇报展示过程也是一个知识外化、互动交流的过程,可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和迁移能力。
(6)组间互评交流------课堂有效互动的有力方式
组间互评可营造一种组间竞争的氛围,有助于激发小组成员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参与度,提升课堂互动的效果。组间互评使得每个学生都成为评价的主体,促使学生更认真地倾听其他小组汇报人发言。且组间互评学习活动有助于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评价反思能力。
(7)即时效果反馈------课堂有效互动的强大引擎
反馈是课堂互动的关键因素之一,有效的反馈可以促进师生间情感的交流,构建融洽的师生关系。教师要经常给予学生表扬和鼓励,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使学生更主动地参与课堂学习活动,提高课堂上师生、生生互动交流的频率。教师及时推送检测题后可利用多屏显示系统展示学生作答的统计分析结果,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水平,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状态。同时这种即时、有效地互动反馈也方便教师进行自我教学的诊断与评价,从而及时改进教学。
此外,在最新版的《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最新版)》对学生能力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证据和逻辑解决现实生活中的新型复杂问题,新的问题需要创新方法来解决。如何在生物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设计课后(家庭版)研究性学习任务可有效培养学生素养,例如:炎炎夏日,西瓜的100种妙用,可以鼓励学生做相关饮品和美食,还可以探索三倍体西瓜的培育历程,当学生完成后可立即通过平台上传,体会妙趣横生、思维碰撞的探索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