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读:选择性必修一神经调节2-2 初中知识的延续

发布时间:2020-11-24 16:03|栏目:第2节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浏览次数:
新教材将原先的必修3《稳态与环境》拆分和扩展为了两本,即选择性必修一《稳态与调节》和选择性必修二《生物与环境》。其中原先一节的神经调节扩展为了一章5节的内容: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人脑的高级功能。在上一文中我们探讨了第一节的内容,此文继续第二节“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的探讨:

 

而本节的很大部分在初中生物知识当中就有涉及,因此新教材本节相当于把初中知识在此明确复习和进一步的深化,更加的增加了初高中知识的连贯性,更加符合了学习的螺旋上升的特点,这一点相对于旧教材更加完善(如旧教材当中虽然没有提非条件和条件反射,但是也会考查,当做已知的内容,无论初中是遗忘还是是否掌握,一概认定为掌握)

 

1
 
常见的反射增加了眨眼反射,也依旧保留了膝跳反射
 

相对于旧教材之前提到的反射,新教材则增加了眨眼反射,这里有没有特别的意义呢?一是眨眼反射更加的容易让学生们当堂演示,并且伤害性几乎没有;二则是对于反射当中感受器的类型则更加的完善:

对于效应器的组成教材中都明确的指出为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和腺体等,但是对于感受器是什么,教材中没有明确指出,其实这里也牵扯到新教材中除基本方式反射外的其他的调节,感受器:

感受器是指分布在体表或组织内部的一些专门感受机体内、外环境变化的结构或装置。而感受器的结构一般有三类即:游离的神经末梢、在神经末梢周围包绕结缔组织构成的被膜状结构、在结构和功能上高度分化的感受细胞。而这三类的例子则分别对应着缩手反射、膝跳反射和眨眼反射。新教材的这些事例中考虑的更加全面。

对于反射的事例依旧保留着膝跳反射(有的书中称腱反射),也保留着“一个完整的反射活动仅靠一个神经元能完成吗?”这一个问题,这里相信大多数老师都知道这里的答案应该是特意的指出,一个完整的反射弧至少需要两个神经元才能完成。当然这种只需要两个神经元的反射弧其实是有且只有膝跳反射(也称为单突触反射)。

 

02
 
新增兴奋除在反射弧中传导还有神经中枢之间
 

 

对于反射的定义和判断,新旧教材都坚持了需要经过完整的反射弧,如果任一个环节在结构、功能上受损,反射就不能完成;但新教材除此之外,还提到了兴奋除了在反射弧中的传导,还会在脑与脊髓等中枢神经系统中传导——这句话同样说明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但是也有其他的方式,如在神经中枢之间的传导,例如感觉的产生。

 

03
 
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
 

 

对于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新教材增加了其定义:出生后无须训练就具有的反射,叫做非条件反射;出生后在生活过程中通过学习和训练而形成的反射叫做条件反射。并且还提到了两者之间的关系和区别:

1、条件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基础上通过学习和训练而建立的。

2、条件反射建立之后需要反复强化,否则就会逐渐减弱,以致消退。

3、条件反射的消退并非简单丧失,而是把原先引起兴奋性的信号转变为了抑制性信号(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

4、非条件反射的数量是有限的,条件反射的数量则几乎是无限的。

5、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并不是绝对的泾渭分明,有时会分不清也很正常。

 

巴甫洛夫除了铃声以外,还曾尝试以口哨、灯光甚至触碰皮肤等新的无关刺激作为条件刺激,均得到同样的结果。为了证明大脑部分区域参与条件反射的形成,巴甫洛夫曾在建立条件反射之前,将大脑皮层摧毁,发现暂时失去了学习功能。

总之条件反射的建立,使得机体具有更强的预见性、灵活性和适应性,大大提高了动物应对复杂环境变化的能力,在这里也更加体现了进化与适应观。

 

心理学还以经典条件反射理论为基础推导出了多种心理治疗理论, 包括了厌恶疗法、系统脱敏感疗法、泛滥疗法、爆炸疗法。其中泛滥疗法和爆炸疗法被用来使个体对事物产生焦虑,并因为潜在的危险而受到道德争议。
 
习题背景知识:

去除脑但保留脊髓的蛙(称为脊蛙)
 

当我看完脊蛙的实验之后,我就在想为什么一定要用蛙做实验呢?

一是便宜;二是青蛙的屈肌和伸肌都很明显,还可以很方便地剪掉头部变成脊蛙……这样可以排除大脑的影响,研究仅受脊髓控制的非条件反射,之后进一步用探针破坏脊髓也很方便……如此可怕的实验已经有200多年历史了。

他,是一只科学蛙,经历了毁脑、捣毁脊髓、硫酸刺激、电刺激、剥离坐骨神经腓肠肌等常蛙无法忍受的重重考验,无所畏惧,顽强地完成了一次又一次的反射。他,是一只教育蛙,他深知言传大于身教,用他的左脚趾和右脚趾深刻地阐述了什么是生物学素养。

 

实验过程

1、制备脊蛙,并悬挂于铁架台上。

2、按步骤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即将为您播放的是

 

《脊蛙实验ing》(胆小者慎入)

 

 

 

包括脊蛙的制作过程【血腥版

 

 

太血腥,自己百度

 

 

实验结果分析:

 

 

脊蛙相关的反射弧示意图:

 

为了表示对于脊蛙的崇敬,我们可以做一下下面的相关试题:

 

(06重庆)在用脊蛙(去除脑保留脊髓的蛙)进行反射弧分析的实验中,破坏缩腿反射弧在左后肢的部分结构,观察双侧后肢对刺激的收缩反应,结果如下表:

上述结果表明,反射弧的被破坏部分可能是

A. 感受器              B. 感受器和传人神经   

C. 传入神经和效应器        D. 效应器

 
 
本节最后安排了“与生物学有关的职业”,介绍了影像技师。CT、B超、核磁共振已成为医疗诊断中采用的重要手段。通过这一介绍,使学生明确这些技术的应用价值,也为学生未来的职业规划等开阔了视野。

 

Copyright © 2002-2017 高中生物新人教 版权所有
电话:400xxx8888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国贸大厦8888 备案号:皖ICP备18004561号-1 皖公网安备 341125020000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