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考点:“信号分子”

发布时间:2023-09-26 08:19|栏目:第2节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浏览次数:

细胞信号转导是指细胞通过胞膜或胞内受体感受信息分子的刺激,经细胞内信号转导系统转换,从而影响细胞生物学功能的过程。

细胞或者识别与之相接触的细胞,或者识别周围环境中存在的各种信号(来自于周围或远距离的细胞),并将其转变为细胞内各种分子功能上的变化,从而改变细胞内的某些代谢过程,影响细胞的生长速度,甚至诱导细胞的死亡。这种信号转导过程中一般需要信号分子来完成。

信号分子是细胞的信息载体,是指生物体内的某些化学分子,既非营养物,又非能源物质和结构物质,而且也不是酶,它们主要是用来在细胞间和细胞内传递信息,如激素、神经递质、生长因子等统称为信号分子。

另外,还有物理信号,如声、光、电和温度变化等。

它们的惟一功能是同细胞受体结合,传递细胞信息。信号分子本身并不直接作为信息,它的基本功能只是提供一个正确的构型及与受体结合的能力。

从产生和作用方式来看,可分为内分泌激素、神经递质、局部化学介导因子和气体分子等四类。其中,局部化学介导因子一般指的是一些生长因子,如神经生长因子(NGF)。

①激素是由内分泌细胞(如肾上腺、睾丸、卵巢、胰腺、甲状腺、甲状旁腺和垂体)合成的化学信号分子,一种内分泌细胞基本上只分泌一种激素,参与细胞通讯的激素有三种类型:蛋白与肽类激素、类固醇激素、氨基酸衍生物激素。

②神经递质是由神经末梢释放出来的小分子物质,是神经元与靶细胞之间的化学信使。由于神经递质是神经细胞分泌的,所以这种信号又称为神经信号。

③局部化学介质又称为旁分泌信号,指由细胞分泌的信息分子通过扩散而作用于邻近的靶细胞,调节细胞的生理功能。体内的局部化学介质包括组胺、花生四烯酸(AA)、生长因子等。

④气体分子:如NO,CO等

从溶解性来看,又可分为脂溶性和水溶性两类。脂溶性信号分子,如甾类激素和甲状腺素,可直接穿膜进入靶细胞,与胞内受体结合形成激素-受体复合物,调节基因表达。水溶性信号分子,如神经递质、细胞因子和水溶性激素,不能穿过靶细胞膜,只能与膜受体结合,经信号转换机制,通过胞内信使,如cAMP,或激活膜受体的激酶活性,如受体酪氨酸激酶,引起细胞的应答反应。

 

20世纪70年代初,提出激素作用的第二信使学说,即胞外化学信号(第一信使)不能进入细胞,它作用于细胞外的受体,导致产生胞内信号(第二信使),从而引发靶细胞内一系列生化反应,最后产生一定的生理效应,第二信使的降解使其信号作用终止。
一般将细胞外信号分子称为“第一信使”,激素、神经递质等是由细胞合成和释放的,通过扩散或体液运送,是人体信息传递的“第一信使”。
“第一信使”与受体作用后在细胞内最早产生的信号物质称为“第二信使”。目前公认的“第二信使”有cAMP、cGMP、三磷酸肌醇(IP3)、Ca2+等,功能是启动和协助细胞内信号的逐级放大。

 

图片

 

 
Sutherland正是通过阐明cAMP的功能并提出第二信使学说,获得了1971年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

 

信号分子具有特异性、高效性和可被灭活的特点。

2023湖南卷:10. 关于激素、神经递质等信号分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一种内分泌器官可分泌多种激素

B. 一种信号分子可由多种细胞合成和分泌

C. 多种信号分子可协同调控同一生理功能

D. 激素发挥作用的前提是识别细胞膜上的受体

答案:D

 

 

Copyright © 2002-2017 高中生物新人教 版权所有
电话:400xxx8888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国贸大厦8888 备案号:皖ICP备18004561号-1 皖公网安备 341125020000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