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美国糖尿病协会(ADA)和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根据病因分型,将糖尿病分为1型糖尿病(T1DM)、2型糖尿病(T2DM)、特殊类型糖尿病和妊娠期糖尿病(GDM)4种类型,这是目前临床上应用最广泛、大体上最被公认的病因分型方法。
01
1型糖尿病
1型糖尿病的具体病因尚不明确,一般具有以下特点:
1. 发病年龄较小(6成患者发病年龄小于30岁);
2. 三多一少症状明显(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少);
3. 体型非肥胖;
4. 空腹或餐后的血清C肽浓度明显降低;
5. 出现自身免疫抗体——会对自身的细胞、组织产生攻击的物质。
在1型糖尿病中另有一种缓慢进展的类型,起病年龄较晚,表现出与2型糖尿病相似的症状,但存在上述提到的自身免疫抗体。
1型糖尿病发病机制主要由于自身免疫抗体存在,逐渐破坏了本应产生胰岛素的胰岛细胞,导致胰岛素分泌量逐渐降低。
02
2型糖尿病
2型糖尿病是最为常见的糖尿病类型,具体病因同样不明确,但是根据调查发现,城市化导致的生活习惯改变、肥胖、老龄化、男性、满族及汉族都相对其他人群糖尿病的发病率增高,而在发病机制中主要有两个环节: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不足。
往往此类糖尿病病人初期无任何症状,测血糖可出现血糖偏高但尚未达到糖尿病水平,中期因胰岛素对人体组织作用效果降低——胰岛素抵抗,引起胰岛素分泌增加,长时间维持这种状态,后期最终引起胰岛素分泌枯竭。
相对于1型糖尿病,该类型发病相对较晚,患者一般体型肥胖,没有明显的自身免疫抗体。
03
特殊类型糖尿病
特殊类型糖尿病包括单基因糖尿病和继发性糖尿病。
其中单基因糖尿病是影响胰岛β细胞发育、功能或胰岛素作用的单个基因突变所致,病因较为明确。
家族中可以找到相同的糖尿病患者,并且起病年龄较早,通过基因检测手段可以明确诊断。
04
妊娠期糖尿病
妊娠期糖尿病是怀孕期间出现的糖代谢异常,但未达到非孕人群糖尿病诊断标准,与妊娠中后期的生理性胰岛素抵抗相关。妊娠期间血糖升高对孕妇及胎儿的健康产生许多不利影响。
妊娠糖尿病更容易发生在肥胖和高龄产妇中。临床数据显示大约有2~3%的女性在怀孕期间会发生糖尿病,部分患者在分娩后再次评估糖代谢状态可恢复正常。但有将近30%的妊娠糖尿病妇女以后可能发展为2型糖尿病。
因此一定要在怀孕期间要加强血糖监测哦。
05
新增两种类型
随着临床证据的积累和检测技术的进步,糖尿病分型诊断的方式在不断更新。
2019年WHO更新了糖尿病的分型诊断建议,旨在方便临床初诊与处理,在上述4种类型的基础上,将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LADA)和酮症倾向T2DM归类为 “混合型糖尿病”,且添加了“未分类糖尿病 (unclassified diabetes)”,从而将糖尿病分为 6种类型。
由于不同类型的糖尿病在用药、并发症发生发展及预后方面均有差异,因此,明确诊断,合理的个体化用药,对于血糖的控制,生活质量的提高十分重要。
小贴士
饮食控制及生活方式干预是所有类型糖尿病治疗的基础,但是也不能过分控制饮食哦。虽然减少碳水化合物摄入能够短期内有快速降糖减重的作用,但不能单纯降低谷类主食量,以避免低血糖或饥饿性酮症的发生。同时不建议患者长期摄入高蛋白质膳食,除此之外,在血糖控制不佳的时候,我们还要尽量避免摄入升高血糖过快的食物,比如含糖食物,勾芡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