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条件下体温调节过程中有激素调节吗?有激素调节的作用,这个是肯定的。对于这个问题呢,我写的比较详细,因为这个问题是在(2020年)第11期《中学生物教学》期刊中有一篇文章对于《稳态与调节》模块中部分知识内容的辨析,里边进行了详细的讲解,所以我在这儿就不念了。
今天在全国最大的生物学教师交流群,刘老师分享了这篇文章。
很多教辅资料认为,高温条件下机体体温的调节过程中,只有神经调节,没有激素调节。事实上,高温环境下机体的体温调节除有神经系统参与外,还有循环系统、内分泌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等参与。就内分泌系统而言,在高温环境下,机体的下丘脑一腺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和交感神经一肾上腺髓质系统会作出强烈的响应。前者会促进糖皮质激素(如皮质醇)的合成和分泌,进而通过强化机体神经系统功能、保持血液pH及渗透压稳定等途径,提高机体热适应和热耐受的能力;后者会促进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的合成和分泌,增强心脏兴奋性、心肌收缩力,提高心率、增加心输出量。在高温环境下,由于血流分配的改变和出汗导致的水分大量丧失,会降低肾的血流量,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也会被激活,用以维持机体有效循环血量、内环境渗透压平衡等。也就是说,高温环境下的体温调节过程也是以神经─体液调节为主,需要机体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配合才能完成。
需要注意的是,发热状态下和高温环境下的体温调节过程是不一样的。简单地说,发热是由于致热原的作用,使体温调节中枢体温调定点上移,通过运动神经引起骨骼肌紧张度增高或战栗使产热增加,经交感神经系统引起皮肤血管收缩使散热减少,实现调节性体温升高(超过正常值0.5℃即可认为体温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