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观遗传是指生物体基因的碱基序列不变,但基因表达和表型发生可遗传变化的现象。表观遗传现象普遍存在于生物体的生长、发育和衰老的整个生命活动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生命现象。考虑到课程标准仅要求“概述某些基因中碱基序列不变但表型改变的表观遗传现象”,而且表观遗传现象和机制比较复杂,这个领域发展迅速,其概念、类型、机制等仍处于更新和完善中,因此,教材以 DNA 甲基化为主进行介绍,仅在副栏的“相关信息”中简单介绍了组蛋白甲基化、乙酰化等其他类型的表观遗传修饰。教材仍然以科学探究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DNA 甲基化,“思考·讨论”选取了植物(柳穿鱼)、动物(小鼠)中因 DNA 甲基化程度不同而表型发生改变的实例,希望学生归纳出“DNA 甲基化的变化会影响表型”的结论。关于这两个实例的具体机制,将另文介绍。教材将“表观遗传”的内容放在第 4 章第 2 节,安排在“基因表达产物与性状的关系”“基因的选择性表达与细胞分化”之后,这样编排充分体现了基因与基因、基因与性状、基因与环境之间的复杂关系,让学生认识到生物学中因果关系的复杂性,形成多角度多因素分析生物现象的意识;同时,教材通过联系社会(吸烟会影响NA 甲基化),让学生认识到生活方式可能也会通过表观遗传修饰影响人体健康,从而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