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主页 > 教材汇总 >

高中生物学教材中的“抑制现象”汇总!

发布时间:2023-09-26 09:14|栏目:教材汇总 |浏览次数:

1.细胞层次细胞层次的“抑制现象”

 

主要指由细胞产生的物质,作用于细胞本身的现象。

 

氧气抑制现象

 

 

图片

(包扎伤口时,用透气的纱布抑制厌氧菌的繁殖;在储藏果实、蔬菜时,往往需要采取降低温度、降低氧气含量等措施减弱果蔬的呼吸作用,以减少有机物的消耗;慢跑供氧充足,抑制无氧呼吸产生乳酸。)

 

氧气抑制无氧呼吸的原理:

1).氧气的存在并不会影响无氧呼吸酶的活性。

2).在完整细胞中,由于有线粒体的存在,底物(NADH和H+)会进入线粒体,也就是说线粒体会与细胞质基质竞争底物,所以氧气能抑制无氧呼吸。具体来说,第一阶段产生的丙酮酸的还原需要NADH和H+,而在有氧和线粒体的的情况下,因线粒体内膜上的呼吸链有最终受体(O2),因此NADH和H+有更好的去处,即进入线粒体,通过线粒体内膜上的呼吸链而被氧化,丙酮酸也就因细胞质基质中缺乏NADH和H+而未能按糖酵解的过程被还原,而是不断进人线粒体内进行脱羧。也就是说氧气促进了三梭酸循环和氧化磷酸化的过程,同时也就抑制了无氧呼吸的过程。

3).对于只有细胞质基质的情况下,就不会有竞争,氧气的存在不影响进行无氧呼吸。即如果将葡萄糖加人只含酵母菌细胞质基质的试管中,在有O2且其他条件适宜的情况下,能进行完整的无氧呼吸过程,产物为酒精和CO2。其中有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成熟红细胞无线粒体,细胞内氧气浓度高,但能进行无氧呼吸。

 

图片

 

缺氧抑制需氧微生物 

 

图片

葡萄酒的发酵使其他微生物受抑制?为什么?酸性和酒精抑制。

低温抑制

 

图片

低温与秋水仙素的抑制现象以及多倍体的形成过程

人工诱导多倍体的方法很多,如低温处理、用秋水仙素诱发等。能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导致染色体不能移向细胞的两极,从而引起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染色体数目加倍的细胞继续进行有丝分裂,就可能发育成多倍体植株。

细胞质抑制现象

在生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细胞并不会表现出全能性,原因是细胞质中的某些物质限制了细胞核全能性的表达,或(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细胞中的基因会有选择性地表达出各种蛋白质,从而构成生物体的不同组织和器官)

 

图片

2、个体层次个体层面的“抑制现象”: 主要指由细胞产生的物质,作用于全身的现象。

 

抑制性递质的作用(如γ氨基丁酸、甘氨酸和牛磺酸)

 

图片

 

胰岛素抑制非糖物质转化成葡萄糖,抑制糖元分解

图片

 

甲状腺激素浓度偏高抑制垂体和下丘脑的活动

 

图片

生长素的抑制作用

 

图片

对茎促进作用最合适的生长素浓度,对根表现为抑制作用,说明生长素的作用特点是两重性,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不同植物器官对生长素敏感性不同。曲线中H点表示促进生长最适浓度为g,在OH段随生长素浓度增高,促进作用增强,HC段随着生长素浓度升高,促进作用减弱。

 

图片

 

免疫抑制剂

免疫抑制剂的应用,大大提高了器官移植的成活率,给需要进行器官移植的患者带来了希望。1.手术、烧伤、失血等应激情况下,机体会启动针对创伤的防御性免疫应答,释放免疫活性物质,此时过多的炎症因子会刺激下丘脑兴奋,进而产生更多的肾上腺皮质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引起一系列免疫抑制反应,如图所示。有关说法不合理的是(    )

 

   A.该过程可以作为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的例证

图片

B.肾上腺皮质激素可以作为免疫抑制剂应用于器官移植

C.下丘脑、垂体和免疫细胞含有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受体

D.肾上腺皮质激素引起的免疫抑制反应不利于人体健康

3、生态层次

种群密度过大或环境条件恶化会抑制种群增长

图片

 

生态系统的稳态通过反馈抑制调节来实现(正或负反馈调节)

图片

图片

 

4、其他抑制

 

微生物培养中的抑制

 

图片

 

 

Copyright © 2002-2017 高中生物新人教 版权所有
电话:400xxx8888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国贸大厦8888 备案号:皖ICP备18004561号-1 皖公网安备 341125020000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