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研究措施
发布时间:2022-09-19 15:42|
栏目:附件材料 |
浏览次数:
1.努力提高参研人员的研究能力
组织参研人员参加教育教学培训会议,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转变观念,提高教研的能力,同时,学习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教育理论,如《教师法》、《教育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教育学》、《学校心理学》等与课题研究相关部分,提高认识,在学习查阅资料和做笔记的过程中提高理论水平。
2.落实师培工作
课题启动后,学校通过加强教师培训来提高教师素质,采用大型教师培训活动与小型教育教学研讨活动相结合,教学业务培训与理论水平提升培训相结合,教师互助与专家指导相结合等方式来落实教师培训工作。教师以信息技术为基础,通过学科整合的方式来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自觉性、业务能力、应用内容选择和传授方式直接决定培养学生信息素养效果的成败。因此、建设高质量的师资队伍至关重要。
3.善用网络信息资源来指导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能力
通过校园网络定期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为师生提高信息素养技能提供服务平台。建议教师多陪学生参与有益的网络学习活动,在网上进行教学指导和思想教育。还要倡导教师首先要练好“内功”,努力提高自己的信息素养,以增强教学的感染力,以提升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有效性。
4.利用网络发布相关信息
利用课题组微信群和校园网络发布相关的、师生互动的信息(每月至少刷新1次),以保证研究信息的及时传播;发挥微信群的优势,加强参研人员的联系,以保持研究工作的协调性。
5.注重过程评价 及时总结
在研究实验中,借鉴有关研究成果,坚持学习和研究有关的教学教研评价的方法和理论,来构建新的师生线上线下融合教学的评价体系,建立起对教师和学生的激励机制。同时,还逐步扩大了研究范围,将获得阶段性研究成果,在参研学校内试用推广,以检测验证成果的科学性和普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