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主页 > 高考竞赛 > 省级课题 > 附件材料 >

利用线上资源开展高中微课资源的建设与应用研究

发布时间:2024-05-10 16:46|栏目:附件材料 |浏览次数:
一、准备阶段的工作
2014年,安徽省基础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正式启用,这是安徽省教育信息化工作的一件大事,滁州市和定远县教体局为此进行了广泛的宣传和培训,希望能够把平台的应用融入到教育教学之中,同时也动员鼓励学生研究平台的应用,为提高使用效率,将教师对资源平台的利用纳入日常考核。
在此背景下,我校认真学习使用了安徽省教育资公共服务平台(现更名为皖教云),发现在平台上提供了几个操作性比较强的微课制作平台,同时也提供了大量微课和微视频供教师下载使用,但平台资源过于散乱,因此我们就提出一个设想:收集整理平台中的教学资源,利用平台提供的微课制作系统制作适合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适用的微课,因此我们成立了课题组进行先期研究。
为了搞好这个课题,我们组织了多次培训,内容包括微课制作技术,视频处理技术,学校还专门搭建了微课播放平台。由于微课本身是现代教育技术发展到一定程的产物,它是教育信息化达到一定程度后影响学生学习行为,学校课堂教学模式的利器,因此我们还加强了对教育信息化,特别是智慧教育理念的深入学习。
二、初期的尝试与反思
按照最初课题的设计方案,我们组织教师进行了微课的开发与应用研究,但在经过一段时间运行后,出现的一些问题引起了我们的重视。课题组成员普遍反应了几个问题:一是安徽省教育资源服务平台性能不稳定,经常在需要使用时无法登录,在运行半年后,有将近一半的链接失效,很影响使用效率;二是平台中提供的微课制作系统需要付费,而且用它设计的微课干扰因素较多,应用于教学这中,负作用较大;三是平台上微视频资源由于缺质量检测机制,因此资源库过于庞大,良莠不齐,有时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找到合用的资源;四是现有条件下制作的微课很难应用于课堂教学之中,微课没有实用价值。基于以上的问题,有课题组成员甚至提出,平台资源不适合作为学校微课制作平台,我们应该另起炉灶。
为此,课题组专门对省教育资源服务平台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最后达到共识:省资源平台对于比较好的方面,比如交流学习我们可以保留使用,在平台上组织的各类活动对我们有益也可以积极参与,但就微课制作本身而言,还是要以实用为目标。
对于微课如何用,我们展形了专题的调研。在调研学习中我们发现,当时的微课制作机制所形成的微课强调教师讲授重难点,讲究一定的系统性,它会弱化教师在课堂中的作用,很多内容教师是能通过自身的言传身教或课堂讲解示范的,强行使用微课,效果并不理想,其实就本质上讲,微课它的使用理念本身并不针对传统的课堂教学,而是用于学生让学能够在网络环境根据自身的学习需求,自主点播、自主学习,而在传统的课题没有得到彻底改变之前,强行使用是不合适的。微课要进入传统课堂,必须要改变其以讲解为主形式,而应以提供现实情境为目标,辅助教师教师,其表现形式一定要改变,从某种意义上讲,以单一情境展示的微视频在课堂上的生命力还更强大些。
三、微课制作形式的变化
由此,课题组决定先从改革微课的制作形式入手找到突破口。最早先的微课制作是以CS录屏方式为主,这种方式简单易行,但最大的缺点则是它在一定程度上代替教师的作用,因此只适合于课外使用,在课堂上弱化教师的行为显然是不受欢迎的。再者,CS制作微课时,一般是教师坐着讲授,不便于教师发挥,教学质量大打折扣,教师与使用的学生也存在着一定的隔离感。因此,我们决定不再鼓励教师使用CS录屏方式制作微课,而是鼓励教师发挥自身的优势利用多种形式制作,但宗旨有一条:符合学生实际,符合教学实际,必须具有实用性。
在随后的课件形式制作上,学校教师的微课制作呈现多样化形式,有利用手机拍摄实景,增强现场感的,有利用摄像机进行实景拍摄然后进行编辑处理的,也有利用录播系统进行例题精讲的,学校微课的制作形式呈现了多样化的形式。
四、微课形式的多样化风格逐渐形成
让微课走进课堂,是我们的目标之一,但要让微课真正的走近课堂,这就需要改变微课内容的呈现形式,如何改变?课题组在经过研讨后认为,微课进入课堂首先要针对各学科的特点研究其呈现形式,微课进入课堂不能试图解决所有问题,而应把精力放在解决最重要的问题方面。随后课题组各学科成员针对学科自身的特点进行了细致的分析,最终各学科形成了自身特色的呈现和应用形式。到目前为止,各学科中比较典型的微课形式有:
理化生学科开展学生科学探究,在活动过程中进行实录,制作成以学生探究过程为主线的微课,这种微课中以在传统课堂教学中呈现事实情境,辅助教师教学,也可以用于课后,让学生学习实验探究的方法,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创新意识。同时在日常的教学和学生学习过程中大量拍摄实验和情境微视频,为课堂教学积累素材,为满足不同学习时期的需求,理化生组成立课题组研究开发课前微视频,切割实验情境形成教学微视频,用于课堂教学,这样各类视频素材学生在各种学习环境中均可以使用。
而语文教学的核素养之一就是写作能力,因此语文组则设计出了电视作文掌析这一微课形式,即把学生日常学习中形成的优秀作文用电视形式表达出来,节目中把文字进行情境化,生动的配音加以音效,让学生在观摩优秀习作的同时还享受着艺术之美,这类微课即可用于课堂教学,也可以用于课后观摩,也属于全能型微课了。
在英语教学中,读写能力是学生最重要的核心素养。因此英语组经提高学生英语读写能力为目标,设计出了英语数码故事欣掌这一微课形式。在制作过程中,教师收集学生在日常学习中的优秀习作,同样进行文字的情境化处理,形成英语电视作文,让学生能够轻松的进行英语学习,同时把英语学习过程生活化,促进学生的英语实用能力。
其它各学科的微课风格也正在形成中,这些微课的表现形式或许与主流微课并不相容,但它确确实实改变了我们的课堂,微课进入课堂也将逐渐影响教师的教学行为,让自主学习真正能落到实处,这样未来的课堂教学形式将会更加丰富。
Copyright © 2002-2017 高中生物新人教 版权所有
电话:400xxx8888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国贸大厦8888 备案号:皖ICP备18004561号-1 皖公网安备 341125020000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