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在染色体上》
①课前准备
同组教师之间交流,共同定出“线上线下融合教学内容”确定为“基因在染色体上”。教师利用微信公众平台推送微课,组织学生自主预习,并在线完成老师布置的导学案。通过网上的学习群,教师采用随机问卷调查的方式,及时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
②课上环节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由各组组长汇总本组的问题,根据这些问题概括学习目标。
学生根据平板推送的资料进行自主学习,分组讨论并完成染色体和基因行为的比较。(下图一)
图一
通过比较发现孟德尔假设的一对遗传因子,也就是等位基因,它们的分离与减数分裂中同源染色体的分离非常相似。萨顿由此推论:基因是由染色体携带着从亲代传递给下一代的。也就是说,基因就在染色体上,因为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他所依据的方法是类比推理法。
(3)由于萨顿的假说缺乏理论基础,所以摩尔根经过不懈努力,他和他的学生终于找到一种适合作实验的材料——果蝇。正常的果蝇都是红眼的,一天,他偶然在一群红眼果蝇中发现了一只白眼果蝇。白眼性状是如何遗传的?他做了下面的实验(下图二),实验结果表明遗传符合分离定律,所不同是白眼性状的表现,总是与性别相联系。如何解释这一现象呢?
图二
教师采用任务驱动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并提出问题。
问题1果蝇作为实验材料的优点?
问题2控制白眼的基因是在常染色体上还是在性染色体上呢?如果在性染色体上,那么是在X染色体上还是在Y染色体上呢?还是X、Y染色体都有呢?
学生经过推理得出设想:控制白眼的基因在X染色体上,而Y染色体上不含有它的等位基因。
教师通过平板进行操作,模拟摩尔根的实验,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4)假说的验证
一种正确的假说既要能解释已完成的实验现象,又要能正确的预测未做的实验结果。那么这个验证实验要如何设计呢?这将作为课后的任务,请同学们课后去思考。
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用钉钉推送练习,巩固提升。
③小结
本节教学内容虽然是必修内容,但是逻辑推理性较强的一部分内容,涉及的知识点较多,又有较多理科思维的探究活动,对学生知识要求能力较高,学生学习中的难点主要有两个,一是类比推理得到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假说,另一个是独立设计测交实验。所以在课堂中,教师不止专注于讲明白知识点,而是要更多的与学生交流,在与学生的不断交流中帮助学生理解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