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遗传病》
①课前准备
老师将微课推送到学习软件钉钉,远程调控学生,指导学生进行预习,并完成导学案任务。通过网上的学习群,教师采用随机问卷调查的方式,及时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发现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然后根据学生预习后反馈的情况,教师确定学习目标。
②课上环节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收集人类常见遗传病的资料。
多指 白化病
21-三体 性腺发育不良
(2)教师抛出问题,学生回答总结。
问题1单基因遗传病的概念、类型和实例?
问题2多基因遗传病的概念、特点和实例?
问题3染色体异常病的概念和类型?
教师进行总结并对常见的遗传病进行深入讲解。
(3)教师补充:先天性疾病、家族性疾病与遗传病的比较
项目 |
先天性疾病 |
家族性疾病 |
遗传病 |
特点 |
|
|
|
病因 |
|
|
|
联系 |
|
(4)活动:指导学生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
1.选择对象
2.调查过程:
3.计算该遗传病的发病率
4.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并撰写调查报告。
图为学生在人群中进行调查
(5)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用钉钉推送练习,巩固提升。
③小结
本节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密切,在这节课中,教师不是单纯的读课本,而是根据现实中的遗传病入手,增加学生的兴趣,同时教师采用线上远程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这种方法让教师与学生建立了有效沟通,既克服了课堂教学师生之间的陌生感,又能做到教师在课前准确了解学生的基础认知水平,使课堂教学有了针对性。
《细胞生活的环境》
一、课前准备
教师利用学科组的微信公众平台推送关于单细胞和多细胞生物生活环境的图片以及相关视频,组织学生自主观看讨论和分析,引发学生思考,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对得出的结论进行归纳汇总,同时反馈遇到的问题,教师以此确定教学目标。
二、课上环节
1、汇总学习问题,概括学习目标;
2、用平板为学生推送准备好的媒体材料,再以问题串的形式驱动学生构建认知;通过材料分析再联系生活实践将细胞水平的知识上升到宏观层次的认知。
3、学生自主分析资料,分组讨论,归纳不同生物细胞生活环境的异同,深入了解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以及对生活在其中的细胞生命活动的意义。
4、构建概念模型,进一步理解内环境的内涵。
⑴内环境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需要各个系统的参与;
⑵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⑶细胞不仅依赖于内环境,也参与了内环境的形成和维持。
5、拓展延伸:分析氧气进入组织细胞被利用通过膜的层数。
三、小结
在这样的课堂教学模式中,教师不再是一款教材的“传声筒”,更是服务教材服务学生的辅助者,将课本需要传授的知识变成“清单”让学生去了解和发现,再根据每位学生的需求提供“服务”,一切以学生对知识的需求为核心的教学理念以及以此延伸出的教学模式。